作者:Sonny

今天是美國當地的「黑色星期五」(Black Friday)(BGP編按:16年11月25日),大男孩本來想應應節,談談我近三年對這個「大日子」的觀察及看法。不過考慮到本地桌遊店的利益,以及今年「大日子」失去以往帶來的驚喜,大男孩還是轉為介紹《12 Days》這個小品遊戲

 

《12 Days》設計靈感來自詩歌《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》,是一款卡牌遊戲。遊戲共有92張牌,包括12張節日卡,以及80張禮物卡 (包括0號卡2張,1號卡1張,2號卡2張…12號卡12張)

在12日 (回合) 裡,玩家需打出一張牌作送禮,卡牌數字最低的玩家,可贏得該回合的節日卡,第一日1分,第二日2分,如此類推,遊戲結束時,最高分的玩家獲勝。

遊戲流程很簡單,開始時每位玩家有12張手牌,然後在每一天:

1) 玩家選一張禮物卡,順時針傳給左方的玩家

2) 玩家們各選一張禮物卡打出,最低數字牌的玩家,可奪得該回合的Holiday Card,即節日卡
(按:若有2位或以上玩家均打出最低數字牌,便會「攬炒」,由第二低數字牌的玩家勝出 (例如2,2,3,6,10,那麼打出3號牌的玩家勝出)。

在極端的情況下,全數玩家「攬炒」(如4,4,8,8,8),則該回合節日卡會累積下回合一併計算,如果在最後一個回合出現這情況,則無人奪得該張節日卡。

此外,0號牌贏了的玩家,是需要將有關節日卡,「贈予」其指定一名玩家,不能據為己有。 )

3) 玩家們在牌庫堆中抽一張牌,讓手牌保持至12張,然後進行下一回合

12日完結後,除了之前獲得的Holiday Card外,玩家手上的12張禮物卡亦會作結算計分。若玩家持有最多某數字的禮物卡,便可獲得相應分數,即最多1號牌1分,最多2號牌2分…最多12號牌的玩家則得12分,若最多數量平手,則相關玩家同得該分數。

最後將Holiday Card及禮物卡的分數加總,最高分的玩家勝出遊戲。

 

《12 Days》雖然如大部份卡牌遊戲一樣來得抽象,但其簡潔的流程與玩法,作為Filler Game或家庭輕鬆小品實在出色。如果只計算節日卡分數,那麼遊戲變得太重運氣。

遊戲設計最精巧地方,在於遊戲最後部份,玩家手上的禮物卡,同樣會用作計算分數。這樣玩家在每回合送禮物卡予左方玩家,以致打出禮物卡時,需要多幾重考慮,例如:

到底給那張「廢牌」予下家?
自己搶節日卡之餘,又該儲那些禮物卡再最後搶分之用?
何時打出細號碼卡避免「攬炒」?

這個計分安排,讓玩家管理的手牌,即使遊戲完結時,仍然有重大意義,這是其他卡牌遊戲所欠缺的元素,再加上每回合傳牌的安排,令遊戲運氣主導成份大大減低。

 

《12 Days》價錢合宜,連運費約港$80,部份棋友對其美工後甚為欣賞。雖然主題來得有點勉強,但論遊戲性及性價比,《12 Days》是不錯的卡牌遊戲,適合學生及家庭輕鬆玩樂。

 

聖誕節快到了,希望大家有機會再開局《12 Days》。

Sonny編按:《12 Days》與另一相近作品《12 Days of Christmas》大不同,論價錢與美工,前者優勝得多。大家若對《12 Days》有興趣,選購時要多加留意。

 

《12 Days》
玩家人數:3-5人
時間:15-20分鐘

難度:★★ (家庭遊戲)
主題:★★
遊戲性:★★★★
美工:★★★★
重玩度:★★★★

(5★為最高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G P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